接下來介紹金剛界曼荼羅其餘八會。
【三昧耶會】
位於中央下方(東方)的位置,在四種曼荼羅中屬於三昧耶曼荼羅,以金剛杵、輪寶、蓮華、寶珠、塔、刀劍等種種法器顯現,除了手持的器物外,手印也是一樣,這些圖案稱為三昧耶型。
金剛界五部的三昧耶型,佛部是法輪、金剛部是金剛杵、蓮華部是蓮花、寶部是寶珠、羯磨部是刀劍等為基本形體,再依本尊而有變化。以上分別代表三十七尊、賢劫十六尊、及外金剛部諸天二十尊,共七十三尊。
三昧耶(samaya)有平等、本誓、除障、驚覺四個含義,這些器物與手印都有這四個意義,所以稱為三昧耶型。「平等」指內在證悟力量自然流露於外在器物手印,所謂內德外相平等;「本誓」是以此形體代表成就者的誓願,例如文殊師利手持的智慧劍有斬斷煩惱障之誓;「除障」是眾生見到這些器物手印,能依循持修除去煩惱障礙;「驚覺」為行者依循本尊教法修行時,能於六道流轉的昏迷中驚覺,或是被其本誓驚覺之意。
位於金剛九會東南隅,諸尊數與三昧耶會相同,並安住於三股金剛杵中,在四種曼荼羅中歸屬法曼荼羅。
微細是指諸尊安住於法界體性智中,此空性智慧無量無邊,與諸法本性是空相應,遍於萬物而微細不可見,或指能斷最後最微細之煩惱的堅固禪定。
對於行者而言,《十八會指歸》記載:「為弟子令心勘任、令心調柔、令心自在,以微細金剛三摩地(samadhi,或譯為三昧,入自性清淨心之定),修四靜慮法,修四無量心,及三解脫門。」揭示修行的方向與目標。
又名金剛事業曼荼羅,位於金剛九會右側(南方),在四種曼荼羅中屬於羯磨曼荼羅,此會是呈現成身會相互供養的密意(菩提心、灌頂、法、事業等)等十六種供養,諸尊皆手持蓮花,於蓮花上呈現各自三昧耶型。
行者依傳承持修供養法,舉例而言,有供養諸佛(過去已成)及一切眾生(未來成佛)之他供養,也有供養自心本來光明的自供養。
四印會為於九會之西南方,為前述成身會(大曼荼羅)、三昧耶會(三昧耶曼荼羅)、微細會(法曼荼羅)、供養會(羯磨曼荼羅)的總合,示現「四曼不離」的秘密意。
此會共有十三尊,中央月輪為大日如來,東方月輪為金剛薩埵、南方月輪為金剛寶、西方月輪為金剛法、北方月輪為金剛業;在大金剛輪內四菩薩間,為四波羅蜜之三昧耶型,分別為五股金剛杵(金剛波羅蜜)、寶珠(寶波羅蜜)、蓮花杵(法波羅蜜)、羯磨杵(羯磨波羅蜜)等;在大金剛輪外四隅,為四供養的三昧耶型,分別為曲三股杵(金剛嬉)、花鬘(金剛鬘)、箜篌(金剛歌)、羯磨杵(金剛舞)等四器物,以上總和表達四種曼陀羅之法義。
對於行者而言,《十八會指歸》記載:「四印曼荼羅法,弟子受四種速成就法,以此曼荼羅求悉地成就。如上四曼荼羅中所求悉地,於此像前求成就。」但也在《大教王經》中提醒:「汝慎勿以此秘密法門,輒為他人開示教授。」因此上乘法門只能對具有清淨知見且堅固信仰之行者傳授,所以對傳法阿闍梨(或稱仁波切,是指具有成就的修行者)有小心傳法對象的勸說。
此曼荼羅在九會中央正上方,屬於一印曼陀羅形式,僅繪有毗盧遮那(大日)如來一尊,手結智拳印,即如來左手食指合於右手空拳內,有理智不二,或眾生與如來之佛性本質沒有差異等含意,因此稱為一印會。
一印會以極端簡要的方式表現諸法歸於一脈,諸佛型以一佛代表,法界智慧由大日如來流出,諸佛與大日如來所印證之智慧如一,而行者修證也是相應於此法脈並獲得成就。
又稱金剛薩埵會,此會位於金剛九會的西北方,共有十七尊,但同樣屬於一印曼荼羅形式,此曼荼羅以金剛薩埵為本尊,上下左右四方金剛為欲金剛、觸金剛、愛金剛、慢金剛等四金剛,中央四角為香、花、燈、塗四波羅蜜菩薩,中央五金剛又稱為五秘密菩薩,代表眾生的欲觸愛慢與金剛薩埵菩提心無二,也有煩惱即菩提的意涵。
在此曼荼羅外側四角,為嬉、鬘、歌、舞四位菩薩,呈現內外相互供養的法意,四門與成身會相同,為鉤、索、鏁、鈴四位菩薩,表達對眾生的勾攝、引入智慧之門的法意。
理趣為梵語naya,意思是修行、教理或道。理趣會依據《金剛頂經》而成立,也有《理趣經》(或稱《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》)之經典,主旨闡述一切諸法自性為清淨,因佛性本質而能轉識成智獲得成就。
以大日如來為本尊之一印會,所要表現的為最終成就的智慧,而金剛薩埵一印會,表達是修證相應的智慧,金剛智慧為一不二,金剛薩埵所代表的是對行者之教導及指引。
又稱降三世羯磨會,位於九會的正北方,九會的前七會所依據的為《金剛頂經》初會〈金剛界品〉,本曼荼羅依據〈降三世品〉所述十曼荼羅的第一曼荼羅,表現成就者以金剛不壞之智降伏剛強難調之眾生。
此曼荼羅共有七十七尊,分別為成身會三十七尊、賢劫如來十六尊、外金剛部二十四天等。三十七尊除大日如來,及四波羅蜜、八供養與四攝等女性菩薩外,其餘金剛皆交臂作忿怒拳,為降三世印。
降三世(或勝三世)的三世有兩個意思:一個是指貪嗔痴三毒、或是指三界(眾生所居住之欲界、色界及無色界等)。在大日如來說法時,摩醯首羅(大自在)天王,自稱為三界之主,沒有能勝於自己的尊者,為了降服此剛強難調眾生,降三世金剛相應於金剛薩埵,入悲怒金剛三摩地(samadhi,或譯為三昧,入金剛智慧之定),顯現為降三世忿怒尊,於金剛心中以吽字咒明擊倒天王,兩足踏在大自在天王及天后烏摩身上,表現出降服貪嗔痴三毒或降伏煩惱與所知二障之意,而後大日如來以心咒令摩醯首羅入於解脫三摩地,未來於他世界成佛。
從降三世會中,降三世金剛相應於金剛薩埵,及摩醯首羅最終相應於大日如來,也可具體的理解理趣會及一印會之密意。
此會位於九會之東北方,與降三世會相似,分別為成身會三十七尊、賢劫如來十六尊、外金剛部二十天等,共七十三尊。
此會皆以三昧耶型表現諸尊成就的智慧,雖然與三昧耶會的形狀不一樣,但是都以「平等、本誓、除障、驚覺」之意,表內證金剛智慧,外以降伏三世,轉識成智,相應大日如來及金剛界獲得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