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煨 桑


煨桑是藏語,意思是小火燃燒產生煙,也就是焚香,煨桑原本是西藏特殊的祭祀風俗,也廣泛運用在藏傳佛教中,在西藏從住家、寺廟到湖泊高山等清靜與修行場域,都有大小不一的煨桑爐。

煨桑主要是燃燒乾的植物,藏區最常見的是先燃燒較粗的松柏枝葉、野蒿等粗料,然後可能是花朵或磨成細粉的檀香、或穀粉如青稞大麥等細料,有時也會灑上一點牛奶、酥油或酒,或是藥材如紅花等,在燃燒期間也會噴撒一點清水,以產生白煙,避免燃燒過快。

煨桑的材料依據不同地區有很大的差異,基本原則是當地方便取得的植物原料,具有馨香特性,無毒,能產生白煙等,除非儀軌有規定特別的供物,否則就以當地材料為主。煨桑的場合或時間,可以是日常的供養,也可以視特殊的節慶和場合進行。

煨桑主要有兩個目的:除障淨化和供養諸佛護法等,修行者進行煨桑,可能是修法時依照儀軌進行,或是日常起居長養潔淨及恭敬供養的心。行者要避免擁擠混亂的場所,或藉煙供之名,增加貪嗔癡的無明行為。


c , 中華民國智慧劍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