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藏區或信仰藏傳佛教的地方,常常可以看見印有經文的五彩旗子飛揚在佛塔、寺廟、住家的上方,或是山谷、河流等有風動或水流的自然區域,這幾乎是藏傳佛教的一般形象。
這樣的五彩風馬旗幟,常見的是五個方形布排成一組,五組為完整的一串,無論是橫向或是直排,五個顏色依序是藍、白、紅、綠、黃,橫掛的代表五方:藍色/東方、白色/中央、紅色/西方、綠色/北方、黃色/南方;直掛式象徵自然界五種元素:藍色/天空(空)、白色/雲(風)、紅色/太陽(火)、綠色/植物(水)、黃色/大地(地);有些地區也有白素色棉布印製的風馬旗,直立的為一整片與旗桿同高的旗子,或是整排方形布串成的旗幟,無論什麼形式,這些風馬旗都有佛法遍及宇宙十方的意思。
這些方形布上所印製的是經文、咒語及吉祥圖案,常見的經文或咒語有六字大明咒,或是諸佛菩薩、度母的祈請文或長短咒,或是護法、財神或給薩戰神的祈請文或咒語等等;吉祥圖案常見的為中間寶馬背馱著寶珠,四角為金翅鳥、龍、雪獅和老虎等祥獸,經文咒語與吉祥圖案印滿整面旗幟,也是含括佛法及宇宙一切的意義。
懸掛經文咒語的風馬旗,一般而言是祈福、除障,尤其是隨著時間讓旗幟上的棉線分解飛走,就有著佛法的廣傳、祈請的願望上達天聽、或災難障礙消除等等獲得圓滿結果的期待;而比較深的意涵,在於這些旗子其實要透過修行者自己用木製經版印刷、縫線串製、持咒修法等一連串的行為後再懸掛,亦即是透過這些行為修持自己的「心」,在過程中安定與法相應,才是懸掛風馬旗的真實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