嘎巴啦是梵語Kapala的音譯,意思是頭蓋骨,這種法器是在喇嘛過世後,依照其遺願,取用頭顱上半部骨頭所做的法器,形狀像是一個碗,有時這橢圓碗形的週邊會鑲上銀或金等金屬,彰顯其貴重,有的會加上蓋子。
這些人骨法器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恐怖,但在藏傳佛教的世界裡,他們認為以修行人的骨頭作為法器,是非常殊勝的事情,一方面傳承了修行人本身的精神,讓後人在使用時繼承了其力量,另一方面,人骨法器也時時提醒生命的無常,無須執著於人世間稍縱即逝的喜怒哀樂。
在佛像或唐卡上,護法部諸尊及空行母的左手幾乎都拿著嘎巴啦、右手拿著金剛鉞刀,例如瑪哈嘎拉和獅面空行母,金剛鉞刀象徵著斬斷障礙與無明,盛裝著鮮血的嘎巴拉碗則象徵著克服困難之後獲得的智慧;另外,白色顱骨盈滿紅色鮮血,通常也有空性與智慧的意涵。
在修行上,嘎巴拉常使用在甘露的製作,這是把藏藥放在嘎巴拉裡面,透過修行特別的儀軌,做出小小顆稱為甘露的藥丸,甘露可以服用也可以配戴,但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中藥黑藥丸,甘露是透過儀軌修行的產物,是對治與轉化修行人心靈的妙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