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上述兩篇的負向列表,那麼怎樣的修行心態才是正確的呢?
「輕鬆感受、用心體會」才是真正的修行。
這個答案看起來好像太簡單了一點,但是不管你選擇了何種教門,卻是全部都適用,從世俗上做蛋糕甜點的職人修行,到宗教裡四加行的修行,要做到與上師相應、與諸佛護法相應,能夠把粗糙的意識轉換成能運用的智慧,積極主動的態度要用對方向:
「輕鬆感受」是放掉文字概念、意識形態的綑綁,從自我的天然感受力出發,感受為什麼要這樣做?例如感受持咒的坐姿、呼吸、音頻等等,對自己而言是否適當?要從輕鬆自由的態度出發,不是強迫自己或是硬要模仿別人,擴張自己的感受能力而不是套用別人的經驗,覺知身體真實的狀態或反應。
「用心體會」是建立在前述的感受力上,用心在專業方法的掌握、錯誤的修正、運用的恰當等等,行為技術上常常需要上師的帶領,但不是等待上師餵養答案,而是充分了解自己作為的侷限,提請上師的教導。
修行是一連串實際的行動,在達到成就以前,需要不斷的嘗試與修正,「輕鬆感受、用心體會」是所有修行的核心精神,能夠幫助行者邁向正確的道路前進,直到成就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