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修行的基本心態(中)


我們在上一篇提到修行這個概念常被誤解成一種束縛,好像人要修行就這個也不能想那個也不能做,接下來我們繼續來排除和澄清這種限制性信念。

修行不是一種壓力:


因為我們常用「罪」或「業」來正當化所謂修行的種種限制,所以當然就產生了罪惡感,和自我價值感低落,或是把修行當成一種好學生評比,例如打坐雙盤腿比單盤腿厲害等等,這都會造成很大的缺失。宗教徒常常犯下一個毛病,就是在下意識否認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感受,嚴重一點會脫離現實,例如在人際關係、資金運用等發生問題,甚至失去了身為人天生的同理心,在精神面出現更為偏執的現象,像是為了執行某種意念,要避開罪結果犯下更大的罪。


修行不是一種功課:

輕者是把教門內規定的禮敬行儀當成例行公事,有口無心的有做就好,就當成自己有在修行,然後法喜充滿自我感覺良好,修到後來不去思考變腦袋空空;但是認真執行所謂功課的下場可能反而更糟,用一堆思想來取代現在的思想,使用或創造一堆名詞解釋來使自己的生命合理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傷害自己或互相傷害的狀況發生,常源自於這種失去正常感受能力的問題,就是把修行當成一種意識形態的功課在行使。


c , 中華民國智慧劍學會